课程简介
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产品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将覆盖上述“立项评估”的全部和“设计开发”的部分,将完成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我们讲授的内容也将完整覆盖这5个方面——
理解产品的交付价值,解码产品的路线图:根据产品的路线图,以产品的价值主张为产品需求管理的驱动力与“中心思想”贯彻入产品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全过程;
分析并确定产品需求:产品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之下,与用户/客户(以及其他实体)以什么样的方式、频率、发生怎样的交互(功能型需求),以及在交互过程中将满足怎样的要求(非功能需求);
产品需求的规格化:建立起关于需求的条目化定义,以便于作为后续产品开发工作的约束和前置条件;
产品需求管理:跟踪需求,管理变更
产品需求的验证: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手段验证及优化产品需求。
为了帮助产品经理对以上问题具备清晰的认识、完整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我们特别规划了“产品需求分析”这门课程。本课程全程以WorkShop工作坊的形式,以产品研发全过程中的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相关内容为主线,以产品交付价值的整体把控、产品需求分析、产品需求规格化、产品需求评审与确认、产品需求的跟踪管理……之时间顺序,讲解产品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的主流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本课程全程采用互动式工作坊教学方式,内容包括大量案例(而这些案例绝大部分又都是讲师在历年从事产品研发和咨询过程中亲历亲为的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讨,加深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转化能力。同时,贯穿课程内容有5项精心设计的分组演练。这组演练将使用同样的场景、按照产品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各项活动的执行顺序依次展开,即:针对同一产品,从获取和捕捉系统目标客户的期望值来预判产品的交付价值,从产品的交付价值出发有效挖掘产品需求,分析并分解产品需求,以及需求的规格化过程演练。以上安排,将极大地帮助学员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目标收益
1、帮助学员透彻了解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化以及需求管理的全流程要素与注意事项,特别是厘清常见的错误和/或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2、帮助学员牢固树立 “站在产品全局视角识别产品需求”的大局观与系统性思维,帮助学员明确需求开发、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的全流程,以及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与产品开发的其他过程(特别是测试过程、设计过程与项目管理过程)之间的关联关系;
3、站在“产品交付价值”的全新角度,帮助学员深度理解和掌握需求分析和建模时的主流方法和工具,包括:范围模型、功能模型、接口模型、数据模型、用户用例、KANO模型……等;
4、帮助学员掌握规格化需求时的注意事项与模板示例,明晰规格化需求时的要求和书写规范,理解和掌握两种需求规格化方法(一简一繁);
5、特别的,学员在分组演练时使用的都是贵公司实际产品作为演练场景,培训课程就是对现有产品的梳理和打磨的过程,最大化地实现培训效果向实际工作技能的转化与落地。
培训对象
本课程的目标学员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经理、产品负责人(PO)、产品运营人员、高层管理者,以及在产品研发体系中承担需求分析的研发人员。
课程大纲
Module 1从产品规划到产品需求————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 |
复习:产品全生命周期 产品需求开发的三个层次——用户需求/业务需求、产品需求与产品组件需求,以及这三个层次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产品经理在三个层次中分别担当哪些职责 “用户需求/业务需求”哪里来?产品规划 产品需求的全量定义: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设计约束 产品需求的主要来源——产品规划暨产品路线图:内容及其底层逻辑 做好产品需求的第一要素——我们交付的是产品的价值,不是产品本身 注意!产品的交付价值对产品需求的约束作用 案例分析:分析某型“数字化施工建设管理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确定其核心交付价值 案例分析:比较并分析某型自动化设备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IC制造领域与智能零售领域各自不同的应用场景,确定其不同的交付价值 小结:产品需求分析就是紧紧围绕着产品的核心交付价值,做好六件事情 产品生命周期(PLC)——市场分析、产品规划、设计开发、验证确认、推广运营、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在各个阶段,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
Module 2产品需求的建模与分析(上) |
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如何把产品/产品需求异步地交付给目标客户 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问题的识别、评估、平衡和综合 分析工具之一——竞品分析 以终为始——挑选合适的竞品(或者从组织级层面规定的竞品) 按图索骥——确定竞品分析的内容 周到细致——评估竞品分析的结果 总结提炼——从竞品分析的结果中萃取规律性的需求内容(事实标准) 分析工具之二——用户故事(User Story) 用户故事“三段论” 讲得清楚每条需求“以便于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价值”是用户故事方法最神奇的地方 使用用户故事地图来勾勒需求全貌 正反案例介绍与剖析:用户故事描述“风筝级”需求的实例 分析工具之三——用户用例(UseCase) 分析并厘清需求边界的神器——用户用例(UseCase) UseCase所带来的“如来神掌”效应:区分“系统”与“用户”的边界 正反案例介绍与剖析:用户用例描述“场景级”需求的实例 分组演练之1:使用“用户用例”方法分析演练中由讲师指定项目场景的3项需求,其中至少包含一项是来自于竞品分析成果的需求 |
Module 2产品需求的建模与分析(下) |
需求建模——使用符号化语言动态的描述需求 需求建模工具 需求建模工具之范围模型:过程流、状态迁移图 需求建模之数据模型: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 需求建模之交互模型:高保真原型与低保真原型 当“谁也讲不清楚系统的需求”时使用的分析神器——原型法 原型法最关键的地方——你需要哪一部分的原型? 原型法的“需求评估”环节如何操作? 分析非功能性需求的“八元方法”——从8个维度分析非功能性需求 需求的平衡 判断需求的优先级的方法——Kano模型、“冒泡排序法”方法 分组演练之2:使用“状态迁移图”完成演练项目场景的顶层建模,使用数据流图分析讲师指定的需求,并且为其制做一个低保真原型。 |
Module 4产品需求的需求规格化——让别人听懂你的心 |
使用自然语言动态的描述需求——规格化需求的原则和要求 规格化需求的基本原则:完整、一致、无二义和可测试 “好”的和“不好”的需求描述样例剖析 需求的命名规则 三种模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模板)的样例 UseCase(用户用例) UseCase的简化版IRF(界面原型-业务规则-业务流程) I/O序列(输入/输出) |
Module 5需求管理过程 |
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的目的:相关方关于产品需求的“一致的理解与共通的认识” 需求评审的方法介绍:正规检视、同行专家评审与走查 最靠谱的需求评审方式——需求反讲 关于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的既往经验集成——需求评审检查单 分组演练之3:使用IRF方法分析并规格化一项讲师指定的需求,并且完成该产品全量的非功能需求规格定义。然后,各小组交换演练的成果,使用“走查”方法评审对方的需求规格 需求跟踪——建立“需求与工作产品间双向的可回溯关系” 需求的纵向跟踪的解决方案——重量级的需求跟踪矩阵、中量级需求履历表、轻量级的需求状态登记表 如何针对“增强开发模式”跟踪需求 需求的横向跟踪的解决方案——接口关系矩阵 管理需求变更 变更管理的流程 变更管理的度量——如何建立和维护有关需求的度量 分组演练之4:产品开发进展过程中,突遇不可拒绝的变更任务(讲师指定),请各小组以产品经理/需求分析人员身份确定与产品研发团队的沟通方式与内容(ppt格式) |
Module 6 产品需求的确认 |
传统测试的内容 针对MVP使用可用性测试方法 为什么需要关注可用性测试?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方式改进产品 可用性测试与传统的测试之间的区别 案例研讨——可用性测试的方法、操作步骤与测试中发现的典型问题 分组演练之5:各小组为自己产品的第一个MVP定义可用性测试的测试方案 |
Module 7 本次培训总结及答疑 |
为何放弃治疗——为什么不愿意把需求写清楚? 让我们一起把把脉吧——在贵公司如何部署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活动 |
Module 1从产品规划到产品需求————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 复习:产品全生命周期 产品需求开发的三个层次——用户需求/业务需求、产品需求与产品组件需求,以及这三个层次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产品经理在三个层次中分别担当哪些职责 “用户需求/业务需求”哪里来?产品规划 产品需求的全量定义: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设计约束 产品需求的主要来源——产品规划暨产品路线图:内容及其底层逻辑 做好产品需求的第一要素——我们交付的是产品的价值,不是产品本身 注意!产品的交付价值对产品需求的约束作用 案例分析:分析某型“数字化施工建设管理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确定其核心交付价值 案例分析:比较并分析某型自动化设备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IC制造领域与智能零售领域各自不同的应用场景,确定其不同的交付价值 小结:产品需求分析就是紧紧围绕着产品的核心交付价值,做好六件事情 产品生命周期(PLC)——市场分析、产品规划、设计开发、验证确认、推广运营、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在各个阶段,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
Module 2产品需求的建模与分析(上) 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如何把产品/产品需求异步地交付给目标客户 需求分析的基本原则:问题的识别、评估、平衡和综合 分析工具之一——竞品分析 以终为始——挑选合适的竞品(或者从组织级层面规定的竞品) 按图索骥——确定竞品分析的内容 周到细致——评估竞品分析的结果 总结提炼——从竞品分析的结果中萃取规律性的需求内容(事实标准) 分析工具之二——用户故事(User Story) 用户故事“三段论” 讲得清楚每条需求“以便于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价值”是用户故事方法最神奇的地方 使用用户故事地图来勾勒需求全貌 正反案例介绍与剖析:用户故事描述“风筝级”需求的实例 分析工具之三——用户用例(UseCase) 分析并厘清需求边界的神器——用户用例(UseCase) UseCase所带来的“如来神掌”效应:区分“系统”与“用户”的边界 正反案例介绍与剖析:用户用例描述“场景级”需求的实例 分组演练之1:使用“用户用例”方法分析演练中由讲师指定项目场景的3项需求,其中至少包含一项是来自于竞品分析成果的需求 |
Module 2产品需求的建模与分析(下) 需求建模——使用符号化语言动态的描述需求 需求建模工具 需求建模工具之范围模型:过程流、状态迁移图 需求建模之数据模型: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 需求建模之交互模型:高保真原型与低保真原型 当“谁也讲不清楚系统的需求”时使用的分析神器——原型法 原型法最关键的地方——你需要哪一部分的原型? 原型法的“需求评估”环节如何操作? 分析非功能性需求的“八元方法”——从8个维度分析非功能性需求 需求的平衡 判断需求的优先级的方法——Kano模型、“冒泡排序法”方法 分组演练之2:使用“状态迁移图”完成演练项目场景的顶层建模,使用数据流图分析讲师指定的需求,并且为其制做一个低保真原型。 |
Module 4产品需求的需求规格化——让别人听懂你的心 使用自然语言动态的描述需求——规格化需求的原则和要求 规格化需求的基本原则:完整、一致、无二义和可测试 “好”的和“不好”的需求描述样例剖析 需求的命名规则 三种模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模板)的样例 UseCase(用户用例) UseCase的简化版IRF(界面原型-业务规则-业务流程) I/O序列(输入/输出) |
Module 5需求管理过程 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的目的:相关方关于产品需求的“一致的理解与共通的认识” 需求评审的方法介绍:正规检视、同行专家评审与走查 最靠谱的需求评审方式——需求反讲 关于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的既往经验集成——需求评审检查单 分组演练之3:使用IRF方法分析并规格化一项讲师指定的需求,并且完成该产品全量的非功能需求规格定义。然后,各小组交换演练的成果,使用“走查”方法评审对方的需求规格 需求跟踪——建立“需求与工作产品间双向的可回溯关系” 需求的纵向跟踪的解决方案——重量级的需求跟踪矩阵、中量级需求履历表、轻量级的需求状态登记表 如何针对“增强开发模式”跟踪需求 需求的横向跟踪的解决方案——接口关系矩阵 管理需求变更 变更管理的流程 变更管理的度量——如何建立和维护有关需求的度量 分组演练之4:产品开发进展过程中,突遇不可拒绝的变更任务(讲师指定),请各小组以产品经理/需求分析人员身份确定与产品研发团队的沟通方式与内容(ppt格式) |
Module 6 产品需求的确认 传统测试的内容 针对MVP使用可用性测试方法 为什么需要关注可用性测试?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方式改进产品 可用性测试与传统的测试之间的区别 案例研讨——可用性测试的方法、操作步骤与测试中发现的典型问题 分组演练之5:各小组为自己产品的第一个MVP定义可用性测试的测试方案 |
Module 7 本次培训总结及答疑 为何放弃治疗——为什么不愿意把需求写清楚? 让我们一起把把脉吧——在贵公司如何部署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活动 |